K图 600276_0

  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多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方面,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3.7%,利润同比下降18%,为多年来所未有;另一方面,中国的生物医药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正在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阶段转变。

  作为医药市场支付端的战略购买方,2019年~2022年,医保对新药的支出增长超过7倍,近年来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以5年内获批的新药为主。

  而且,与以往“灵魂砍价”的模式不同,2023年医药谈判的主旋律已变为支持医药创新。

  具体到微观层面,大批头部创新药企已开启正式放量周期,部分药企预计2025年或者2026年将开始盈利。有资深医药投资人预计,这极有可能是创新药企经营周期的大底。

多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的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3.7%,利润同比下降18%。

  而在过去几十年间,医药工业的发展一直高于GDP的平均增速。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看来,2023年医药工业面临的形势“70多年来所未有”。

  与此同时,医药界声望卓著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近日表示,中国的生物医药已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一位医药界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中国医药产业处于向上攀爬过坎的关键时刻,正在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阶段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颜少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医保局一直鼓励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创新性成为目录准入评审的重要内容。

  据国家医保局统计,2019年~2022年,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59.49亿元增至481.89亿元,增幅超过7倍;近年来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以5年内获批的新药为主,且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从过去的平均近5年缩短到不到2年。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医保谈判结果和新版医保目录显示,与往年“灵魂砍价”模式相比,今年的主旋律已经变成支持医药创新,不再强调依靠谈判技巧引导企业报出更低的价格。

  在颜少君看来,中国正从创新药大国走向创新药强国。“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医保端政策进一步体现对创新的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将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创新药大国走向创新药强国。”他说。

企业经营周期大底已现?

  金科君创资本合伙人任军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药的发展既受到包括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在内的宏观经济周期影响,同时也受政策周期、行业周期及技术周期的多重影响。

  任军援引来自药明康德的数据介绍称,2023年中国发生超过36起创新药授权(license-out)事件,已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超过244亿美元,二者均达到2020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恒瑞医药是最活跃的“卖方”,抗体偶联药物(ADC)为最受欢迎的授权药物类型。

  据恒瑞医药介绍,自2011年首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30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到49.62亿元(含税)。

  此外,恒瑞医药在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023年,恒瑞有十余项创新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年内完成5项授权合作,总交易额超过40亿美元。

  另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此前受到一定压制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也有望迎来曙光。

  深圳前海无忧基金高级合伙人陈正华表示,2024年,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可以用“拥抱确定性”来概括。

  首先是医疗行业增长具有确定性。在当前相对复杂的宏观大背景下,很多行业都受到需求匮乏的制约,而医药行业在老龄化用药加速的背景下,需求相对确定。

  其次,政策底的出现增强了医药行业的确定性。过去两年多,“集采降价”让医药行业闻风色变。随着仿制药、械大品种集采的逐渐普及,医疗行业利空逐渐出清,政策底开始出现。

  第三,创新产品放量的确定性不断提升投资信心。以创新药为例,大批头部创新药企开启正式放量周期,如港股18A公司中,很多2023年中报的销售收入都展现出快速放量态势,部分公司扣除研发费用后已开始扭亏。

  “根据沙利文数据,2022年~2027年,中国创新药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10%,远超GDP增速。未来,头部创新药企不仅现有产品可能快速放量,诸多新适应症和新产品也将渐次上市。部分头部创新药企预计,到2025年或2026年,公司将走向盈利。从产业投资角度看,当前极有可能是企业经营周期的大底。”陈正华说。